引言 | 背靠广汽,老树发新芽
合创,和合众一不留神就混淆,加上高合、创维......这个企业似乎最缺的是知名度和辨识度。
有句俗语: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
12月的一个雨雪天,车聚君第一次试驾了合创V09。在杭州葛园的中式园林中,突然觉得他有一种霸气外露的帅。忍不住跳下车,噼里啪啦用手机拍了半小时,成片一点不修,感觉比官图还帅。
▲合创V09试驾
时长约6分钟,建议WiFi下观看
合创V09定位于:独角兽豪华座驾。独角寓意“独特视角”,独角兽指年轻的科技精英和创业家,豪华座驾是说它家商两顾,锐意进取。
简单说,它更适合95后的Z世代人群。
因此,功能、智能、补能都比较出色,价格还不算贵。轴距超3.1米、车长超5.2米,头顶大彩电、脚底小冰箱,第一家配激光雷达的MPV,全系标配800V,最高续航762km,价格31.88-43.88万。
一起看下,它到底有多独特?
▲图片来源:车聚网
合创V09采用矢量美学、星曜设计。我们在试驾途中,一辆微面追了我们半路,示意我们开窗。然后副驾的大哥问:这车多少钱?
注意啊,他没有问这是什么车,也没问这是油车还是电车,而是直接问多少钱。这说明V09的颜值已经深深打动他,以至于不在乎品牌和能源了。
“我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如果这位大哥有机会试驾一下,那么大概率会发现合创V09有四大卖点:平稳、安静、舒适、续航。
▲图片来源:车聚网
▎平稳。优雅停车,就是俗称的舒适刹停,效果确实明显,红灯前刹停的瞬间几乎没有点头现象,非常平稳。比其它车企的TST都要出色。上次有这种惊艳感的车型,还是昊铂GT。看来广汽这一家子都擅长此道。
▎安静。40km/h时车内33.6分贝,阿尔法是41分贝。这什么概念呢?就是比会议室无人说话时的安静程度还要安静。V09全车有40多处隔音处理,防火墙隔音材料40mm厚,底盘隔音材料25mm。
▲图片来源:车聚网
▎舒适。纵向空间2.83米,空间利用率同级最大。二排座椅行程长达570mm,可实现一键躺平。二排还配了17.3寸车顶屏,尺寸为量产车之最,可以实现手机投屏等功能。冰箱可实现0-55℃制冷和制热,并能APP远程操控。
▎续航。一共三种电池:95度磷酸铁锂、92度三元锂电陶瓷电池、114度三元锂,前二者续航都是620km,后者续航762km。陶瓷电池的正极极耳采用陶瓷技术涂覆,绝缘性更好。该版本采用800V技术,10分钟可补航400km。
▲图片来源:车聚网
试驾下来加速很轻快,侧倾控制到位,不像5.2米的中大型MPV,更像是一款SUV。刹车整体平稳,特别是刹停一瞬间,优雅停车技术表现出色,几乎感受不到点头,优于大多数车型的TST舒适刹停。只是中速带一脚刹车时,偶尔会有一丢丢突兀,需要适应。
版本是尊荣版762,未装配激光雷达,L2的智驾整体表现尚可,跟车距离调到1,与前车距离仍偏大,ACC跟车表现可以更线性。
▲图片来源:车聚网
舒适性确实可以,后排两个同事都相继酣然入睡。
座椅加热也好评,但不足是:这已经是37.38万的次顶配了,连方向盘加热都没有。难道独角兽CEO不能偶尔自己开开车吗?另外,我们的热空调一直没调出来,设成28℃也不觉得暖和。问了一下工作人员,说是不用开启A/C功能。好在,返程时这个问题解决了,挺暖和。
从杭州市区开到拍摄地灵山景区,一共行驶了67公里,续航达成率58%。
背景是:那天特别冷,1-4℃,全程热空调,车上四个成年人、五件大行李、座椅加热。路况涉及城区、高速、乡道、山路,编队行驶,均速43km/h。成绩差强人意。
▲图片来源:车聚网
为了贴近用户日常驾驶,我们专门又测了一次回程的续航达成率。公平起见,我们下了灵山后,在龙坞茶镇的平地上起测。返程共行驶了53km,表显续航减少了71km,平均时速41km/h,续航达成率为75%。
在相近速度下,续航好了17个百分点。除了非编队行驶,能展现车聚君的黄金脚法外,热空调突然好用也是一个原因吧?
去返程一平均,V09的冬季续航达成率为:66.5%。
这对一辆2.65吨的7座MPV来说,很不错了。
▲图片来源:车聚网
但一定要说个建议:后视镜的盲区偏大,如果右后车辆已经与车尾有重合,很可能看不到;同时后视镜上的后车提醒,不够鲜明,只有黄点没有声音。有可能会造成与右后车辆的刮擦事故,请大家要注意。
另外补充一个细节亮点和一个槽点。
后备箱开启在左D柱中间,方便操作,好评。第三排调节仍是拉绳,不够高级,放平后也不是纯平。希望改款能完善。
▲图片来源:车聚网
半天试驾,整体感觉是底子有功力、体验有活力、细节有瑕疵,像是一个老司机跳槽后的倾情之作,值得关注。
或者更像是一棵龙井古茶树,移栽到一个现代农场中,长出了新的绿芽。
最后,31.88万起的V09能成为合创的突围之作吗?
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电脑知识网立场。发布者:电脑知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cxun.com/n/27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