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在汽车安全领域,防侧翻性能一直是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安全性,尤其对于高重心的SUV来说,防侧翻在高速行驶时至关重要。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为此开发了一项名为“鱼钩测试”(Fishhook Maneuver)的动态侧翻评估方法。这项测试通过模拟紧急避障场景,考验车辆在极端转向操作下的稳定性。具体规则和流程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测试核心规则

测试分为两种负载状态,标准负载(Nominal Load)仅包含驾驶员、仪器设备、安全外撑杆和满油箱。多乘员负载(Multi-Passenger Load)在标准负载基础上增加模拟乘客重量的“假人”(每个重79kg),具体数量根据车辆座椅布局调整。

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轮胎方面必须使用全新轮胎,轮胎气压需符合车辆出厂标准。为了保证安全,车辆需安装钛合金安全外撑杆,防止完全翻车。外撑杆高度根据车重分为短、标准、长三种规格,初始离地间隙约12-14英寸。

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测试流程详解

鱼钩测试并非单一动作,而是一整套的动态动作,整个运动轨迹看起来像鱼钩而得名。首先,车辆以50 mph(约80 km/h)的速度直线行驶,方向盘以13.5度/秒的速度匀速转动至30度。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横向加速度数据,计算达到0.3g时的平均方向盘角度N度,N角度将用于后续鱼钩测试的转向量计算。

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接着正式进入鱼钩测试,车辆略高于目标速度(初始为35 mph)直线行驶,随后松油门滑行至目标速度。方向盘由可编程转向机控制,确保输入精度和一致性。

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转向时,第一阶段方向盘以720度/秒的速率转动至N度 × 6.5。第二阶段为反向转向,当车辆侧倾角达到极限值,方向盘以相同速率反向转动至-N度× 6.5。反向转向完成后,方向盘保持3秒。

速度递增:初始测试速度从35 mph(56km/h)开始,若车辆的轮胎没有离地,则逐步提升至40、45、47.5、50 mph(80km/h),如果可以在80km/h通过测试,则车辆合格,需要注意的是,轮胎离地在5厘米以内,也代表通过测试。

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测试考验车辆的哪些性能?

鱼钩测试考验紧急避障稳定性,模拟驾驶员快速打方向躲避障碍后立即反向修正的场景。这种“急转-急回”操作会引发剧烈横向载荷转移,考验车辆悬架、重心高度和电子稳定系统(ESC)的协调能力。

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其次考验侧倾抑制能力和轮胎抓地极限,测试要求轮胎在高压下保持附着力。通过“多乘员负载”测试,还可以评估车辆满载时和空载时的稳定性差异。例如,皮卡车型需在货箱中载货,测试高重心配置下的抗侧翻能力。

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侧翻本质是离心力与重心高度的博弈。当横向加速度产生的力矩超过车辆重力矩时,内侧车轮会抬升。鱼钩测试通过极端转向放大这一效应,迫使车辆逼近物理极限。不同于麋鹿测试,鱼钩测试专门用来考验车辆的防侧翻能力,而不是紧急避障通过能力,对于SUV或者如今的微型电动车来说,这项测试可以让用户直观地看出安全性,购车时有一个参考。

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国内哪些车进行过鱼钩测试?

由于这项测试是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项目,仅测试在当地上市的车辆,国内并没有大面积推广,但随着国内制造商测试项目的增加,鱼钩测试也进入消费者的视野,

比如吉利星越S以122km/h的初始入弯速度通过鱼钩测试,长安UNI-T以80km/h的速度完成了鱼钩测试。而近期腾势N9将鱼钩测试的速度提升到160km/h,在四个轮胎没有离地的情况下,通过测试,模拟了高速避障防侧倾的能力。

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技术:鱼钩测试是什么?直接考验车辆的操控和防侧翻能力

选车侦探观点:鱼钩测试通过高度标准化的流程,揭示了车辆在极端工况下的“隐性短板”。从2000年推出以来,尽管其严苛性引发过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项测试推动了悬架设计优化、轮胎匹配优化、ESC普及等技术进步。未来,随着自动驾驶和电动化浪潮的到来,测试方法或将进一步迭代,但核心目标始终如一:让每一辆车都能在危机时刻稳住身形,守护驾乘者的安全。

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电脑知识网立场。发布者:电脑知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cxun.com/n/418071.html

(0)
上一篇 2025-04-03 19:00
下一篇 2025-04-03 19: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