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至1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在此次论坛上多位大佬进入并且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把当前市面上的辅助导航驾驶总结了一下,高速NOA刚抵达“好用”,未达消费者“爱用”,城区NOA,未达“可用”。高阶智能驾驶系统量产落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0年,地平线全称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是智能驾驶计算方案的提供商。实现了第一次前装量产的商业落地,截至2023年,已经有超过30家主力车企成为地平线的量产客户,有超过110多个量产车型搭载了地平线的芯片,还有更多的车型也在推进量产定点和交付。
2024年是地平线的产品大年,今年将推出征程6系列的芯片。余凯强调,不同于过去征程2、征程3、征程5都是单款芯片,这次是家族系列,征程6将覆盖高端、中端,包括前视一体机。
据了解,地平线推出的全新一代芯片架构——纳什架构,核心在于“在高阶自动驾场景中,平衡复杂场景跟周边交通参与者的博弈。”
余凯认为,每一代计算平台的演进,都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性能不满足用户的需求时,这个时候是需要软件跟硬件的高度协同,才能获得相对的性能竞争优势。
余凯举例比如微软Windows最近也开始支持ARM的芯片,比如surface已经开始支持高通ARM的芯片,苹果Macintosh过去是跟power PC的结合,但最近Macintosh也开放支持X86的芯片。“因此从应用入手去做平台往往有大成,大操作系统一定是在一个非常大的主流应用场景里面去切入,然后把平台展开,同时在平台上面去支持丰富的应用。”
在余凯看来,想要做好操作系统,它就一定要有“杀手级”的应用。
至于车载操作系统的“杀手级”应用是什么?余凯认为,只就有两个:一是智能驾驶,二是大模型带来的全方位的智能化人机交互,路径、目标越来越清楚。中国智能汽车有机会在难得的产业发展窗口期诞生世界级操作系统公司、芯片公司。
当前,汽车辅助驾驶的装配率、渗透率越来越高,2023年已经超过50%,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装备率朝着100%去演进是必然。
但眼下,高阶自动驾驶(比如NOA)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消费者并没有完全享受到它带来的价值,一方面是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是在各种各样的使用场景下,它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余凯表示,技术对于用户的价值,我们可以按照三个层次去展开,第一个就是要可用,第二个则是要好用,第三个就是要爱用。当下,以高速NOA为例,在高速以及封闭的城区道路,比如高架桥和城市环线,实际上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程无接管,现在高速NOA基本已做经到好用,或者说刚到好用的阶段。余凯强调,“但是否做到了让客户爱用,我看未必,而至于城区NOA,现在恐怕连可用都是一个问题。”
目前的城区NOA,在闹市区100公里的时速内接管10次都有可能。所以,城区NOA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刚刚开始,但我们既要对它的未来保持信心,也要对它的现状持有客观冷静的认识。
至于什么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下一代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通过三个维度来看,第一个维度是叫标准的场景通过率;第二个是通勤效率,第三个是行为拟人,行为方面让人觉得舒服的。
最里面的蓝色三角是当前技术状况,比较去强调场景的通过率,在通勤的效率方面也不是那么强,在行为的拟人方面更差,经常显得非常的僵硬。
接下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去打造“优雅不怂、从容笃定”的拟人化的系统,这也是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要追求的目标。
地平线打造全栈的软件方案,并且让这个软件方案可以在一些关键的车型上量产落地,让地平线大量的Tier1的合作伙伴在量产的时候覆盖更多的车型,整个交付效率会更高。在余凯看来,地平线是一个Tier2二级供应商,其全栈的软件能力可以去支撑合作伙伴完成交付。
目前国内NOA的发展已经走上正轨,但不可否认它还尚未成功,国内法律上的规定智驾级别不能标L2级以上,正是清楚,虽然目前都进发智驾这一领域,也有不少企业大量投入研发,但它的成品要达到让人用的放心还是一个问题。
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电脑知识网立场。发布者:电脑知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cxun.com/n/9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