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一个博主从被遗忘到重获关注需要多长时间?

按照经济学的逻辑,有专家推测为六个月。但有一位例外,她用自己的方式打破了这一规律,她就是李子柒。

李子柒回归了,依旧保持着那种与世界“不同步”的宁静与从容,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中,再次吸引了全网超过一亿粉丝的关注。

她不断地重新定义“文化传播影响者”的定义,那么,是什么让李子柒成为独一无二的“李子柒”呢?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不会被时间抛下的李子柒

12月11日,阔别公众视野三载的李子柒,终于再度步入人们的视野。

在她缺席的这些时光里,新生代创作者如潮水般更迭,短视频领域的浪潮一波接一波,而她的位置却始终空缺,无人能填补这一空白。在快速滑动的手指间,平台上的流量明星频繁更替,却再无一人能与之并肩。

新作中,她依旧以那熟悉的长发、素雅的白色衣衫亮相,声音柔和而悠长,持续以她独有的方式,献上精心打造的内容盛宴。

果不其然,视频一经发布,整个网络为之沸腾,#李子柒最新动态#、#李子柒荣耀归来#等话题瞬间跃居各大平台热搜榜首。她的首支漆器制作视频,在短短半小时内,于抖音平台迅速突破十万点赞大关。截至稿件撰写之时,仅仅3个小时内,她发布的两支视频均在抖音上收获了超过百万的点赞。而在微博平台上,视频播放总量已突破8000万次,互动次数更是接近150万次。

李子柒的回归同样在海外市场引起了巨大反响。第一条视频发布后,海外平台的评论在短短10分钟内就突破了5000条,目前累计评论已超过15000条。众多海外网友纷纷表示,李子柒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她的影响力跨越了国界,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股独特力量。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图源:微博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图源:@李子柒微博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部分海外网友评论

尽管网友们或许已忘却上次如此期盼一位创作者回归的情境,但一个事实却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无论网络潮流如何更迭,无论传统文化的天空下涌现多少新星,李子柒的地位,无疑是无可替代的。

时光机带我们回溯至2016年,那正是李子柒传奇旅程的启航点。

她在网络平台上轻轻一点,发布了关于兰州牛肉面制作的短片,或许连她自己也未预见,这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将成为改写自己命运的钥匙。

在镜头前,她以高束的发髻、简约的中式白衬衫,展现出一种古典韵味。她的动作流畅而有力,揉面、拉面,每一个步骤都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与规范。

然而,这份令人赏心悦目的背后,是李子柒无数次尝试与失败的累积。

制作一碗完美的面条,绝非易事。许多追求速度的网红或许只满足于展示制作流程,再配以精美的成品作为收尾。

但李子柒不同。

从挑选面粉、调配水盐比例,到和面、揉面、醒面等每一个细节,她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与努力,力求精准掌握每一个环节的奥秘。

即便在某一步骤上遭遇挫折,她亦不会轻言放弃,而是选择从头开始,再次挑战自我。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图源:@李子柒

于是,精心烹制的拉面,即便观众未能亲尝,那份诱人的美味亦能触人心弦。李子柒对每一碗面的深情倾注,如同晨露滋养大地,不仅滋养了视觉,更赢得了潮水般的关注与赞赏。

正是这样,她对时间的精雕细琢与技艺的炉火纯青,加之无可复制的田园风光背景,共同构筑了李子柒的独特魅力。

更为关键的,是李子柒视频中流淌的浓郁中国风情。

即便是拉面制作的片段,也远离了粗俗,她背后的山峦与野花,似乎正透过屏幕轻轻洒落缕缕芬芳。

人们惊奇地发现,那些专属于中华大地的韵味,无需刻意宣扬的口号,亦非大红色彩的堆砌,便能深入人心。

只需李子柒静坐当下,悠然自得地展示每一个细节。

譬如,她在雪景中,凝望云海翻涌,那份“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便自然流露;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图源:@李子柒

或者,还原《兰亭集序》的曲水流觞,谈笑间似有飞花令的唱和。

这种静与慢,在瞬息万变的一切中,抓住了不变,那就是走过五千年的中国文化。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雕刻时间的艺术

长久以来,李子柒的视频中,除了日常生活场景,最为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她对中华传统工艺的守护与延续。

无论是从细微之处着手,如探索并实践蜀地刺绣的针法线迹,还是追溯至古,亲手复原古老的制笔、造纸、磨墨工艺,她都能巧妙地触动国人心底的根源与遥远的回忆,引领观众沉浸于华夏文明的独特韵味之中。

近期的一则视频中,李子柒将视线转向了漆艺的世界。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图源:@李子柒

众多观众或许已渐渐淡忘了这门源自中国、承载着数千年辉煌的艺术形式。然而,在李子柒的巧手中,它却能重新捕获每一位观众的眼球。

这是一件紫色的漆器,其上雕刻的麒麟图案细腻入微,麟羽轻扬,宛如那神话中的生灵正驾驭着云雾翱翔。这麒麟栩栩如生,仿佛正回首凝视,灵动之姿跃然器上。

尽管此漆器外观如此精致,但其诞生之路却充满了挑战与艰辛。

追溯其源,制作漆器的第一步,便是采集大漆。

这种用于制作漆器的珍贵原料——大漆,其根源同样在中国。要获取优质的大漆,需在盛夏时节,寻觅那些漆汁充盈的漆树,以锋利的小刀轻轻割开树皮,再用蚌壳小心翼翼地承接那点点滴滴、珍贵无比的漆汁。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图源:@李子柒

刀口的形状宛如新月,便于天然漆液能沿着边缘流畅地溢出。待一二小时,时机恰好,便可开始收集漆液,随后以油纸紧密覆盖漆桶,进行妥善保存。

这项工艺之繁琐与精细,实乃时间与经验的结晶,且伴随着极高的风险。

割漆界有句老话“千里万割方得漆”,生动地描绘了每位漆工为了获取漆液,需长途跋涉几近千里,而漆树则承受了无数次切割的痛楚,最终才提炼出这珍贵的液体黄金。

漆树本身含有毒性,其汁液一旦触及人体皮肤,便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轻则红肿,重则可能威胁生命。

采集过程中,还需在树上架设长达二三十米的梯子,无任何防护设备,一旦失足,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此珍稀的原材料,历经辗转,最终落入雕刻大师之手。凭借他们非凡的技艺,这些漆料更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图源:@李子柒

以李子柒手中那精致的漆器为例,初始步骤是为器物铺设基底,这一过程需精心处理,确保粘附的漆面被细致剥离,其间灰的比例、湿度、温度乃至时间的把控均不容丝毫偏差。

在完成了基础的形态塑造与图案描绘后,真正的挑战在于雕刻艺术。

这要求匠人拥有令人惊叹的精准度,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误差,都可能让整件作品前功尽弃。

雕刻领域又细分出堆漆、填漆、雕填等多种技法,这不仅仅是对技艺的考验,更是对漆性深刻理解的表现,需依据漆在不同阶段软硬度的变化,灵活调整操作。

身为四川的女儿,李子柒尤为擅长雕漆隐花这门四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需在已成型的漆器表面,以刀为笔,细腻刻画图案,随后在雕刻好的纹饰中填充金色底漆,并贴上金箔或银箔。待金底漆干透,再层层涂抹透明漆,历经无数次打磨抛光,直至漆面光洁如镜,清澈透水,这方算大功告成。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图源:@李子柒

经由精心工艺打造的漆器,被一层宛如晨露轻拂的透明漆所包裹,色彩含蓄而内敛,仿佛晨雾中隐约的山峦,又似古玉般含蓄而深邃,恰如儒家所推崇的君子之风,清澈坦荡,不张扬而自显高雅。

器物之韵,自古未绝,只待有心人将其唤醒。

李子柒,再次成为那个引领我们探寻美好记忆的引路人。

而当灯光轻轻点亮,那层下藏的金箔纹饰便如星辰般跃然其上,在镜头之下孤独而坚定地闪烁,绽放着跨越时空的璀璨光辉。尽管其形制古朴,却于岁月长河中愈发显现其独特魅力,历久弥新。

这份持久的生命力,恰如李子柒的归来,带着那份不变的纯真与深邃,重新唤醒我们心中的那份感动与向往。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图源:@李子柒

紫色的漆器来自东方,“紫气东来”与“子柒东来”形成穿越古今的对仗,也正传达出李子柒做这期视频的核心目的——

希望国际上更多的人可以明白,漆器的起源来自于中国,而非日本。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中国的,才是不可替代的

长久以来,中国人自豪地将瓷器与英文中的“China”相联结,却鲜为人知的是,直至今日,漆器的英文命名依然沿用“Japan”,尽管其根源实则源自中国。

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中国已掌握了漆器的运用,这一成就较之日本绳文晚期发掘的朱漆梳,早了足足3000至4000年之久。

及至殷商时期,我国更是开创了“石器雕刻,觞酌镂刻”的漆艺新篇章,就连道家先贤庄子,也曾担任“漆园吏”,负责监管皇家漆园的采漆等事务,彰显出当时漆艺的繁荣与重要性。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图源:@李子柒

由于朱遵度对漆器艺术的深厚热爱,五代时期他撰写了《漆经》这部著作,专门致力于探讨漆器的制作工艺及鉴赏之道。尽管这部珍贵的文献已不幸散佚,但漆器,这一如同玉器般温润的艺术形式,显然在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心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被视为一种值得君子把玩的高雅艺术品。

追溯至战国时代,漆器艺术已蔚然成风,工匠们巧手制作出诸如簋、豆、扁壶、方壶、盒、盘、盆、俎、匣等各式器具,其装饰图案亦是琳琅满目,诸如云雷纹、蟠龙纹、窃曲纹、变形鸟纹等,展现了“丹漆雕几”的绝美风貌,图案丰富多变,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时至汉代,中国漆器工艺远播至日本,深受日本王公贵族的青睐与珍视。

进入唐朝,鉴于制作漆器的奢华风气,中国颁布了“限漆令”,这一举措却意外地促成了漆器技艺在日本的传承与发展。日本人将漆器广泛应用于饮食、茶道、佛具等诸多领域,并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构建了一套独有的装饰艺术体系。

因此,当今日提及漆器,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日式漆盒的精致形象。

从技艺层面审视,日本漆器的制作流程相对简约,虽不及中式那般细腻繁复、气势磅礴,但在国际舞台上,却赢得了超越中国漆器的声誉与地位。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图源:@李子柒

若非李子柒倾心于漆艺,或许我们早已遗忘,在文化的幽深处,有一件被时光遗忘的器物,正静候于这古老土地,渴望再次绽放光芒。

你是否还记得,当初李子柒在油管上一举成名的那一刻?

评论区里,欧美网友纷纷揣测,她究竟是来自东邻日本,还是隔海相望的韩国。

漆器的境遇,不正是李子柒所面对的挑战吗?

更深远地思考,这或许也是全体中国人共同面临的挑战。

而要改变这一现状,首要之务,便是让我们——这些中国人,更加深入且全面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

唯有认识,方能传播;唯有传播,方能逐步纠正国际上那些误解与偏见。

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可再生材料与3D打印几乎可以造出我们想要的一切,李子柒选择从割漆做起,坚持手工漆器的制作,这难道不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坚持吗?

直到视频缓缓落幕,我才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古法的真谛,在于以缓慢的节奏雕琢器物,从而创造出一瞬跨越时间、永恒不朽的艺术。

当李子柒与漆器共同定格在镜头前,我仿佛窥见了她与八千年前的那位漆艺先驱,跨越时空的目光交汇。

李子柒归来:全网的“白月光”,没有被遗忘

图源:@李子柒

古人与今人的对视,正是由这千百年来的传承牵线。

而老祖宗也在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诡谲多变,这古法与其中的智慧不变,这在时间中打磨出的器物不变,这器物中中国人赋予的精神不变。

或许,这也是李子柒和漆器一样,不可替代的原因之一。

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电脑知识网立场。发布者:电脑知识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pcxun.com/n/208051.html

(0)
上一篇 2024-11-13 10:10
下一篇 2024-11-13 10: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