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界的波澜,从不停歇,总有新奇之事涌现。
此刻,舆论的焦点转向了那位年仅4岁便坐拥2100万粉丝的小网红“瑶一瑶小肉包”。
故事的开端源自“瑶一瑶”账号近期分享的一段视频:视频中,小女孩欢脱地在路上跳跃,却不料被旁边的小男孩猛然用脚别了一下,导致她踉跄摔倒,随后传来阵阵哭声。
这一转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空间,其中最为引人深思的是,当孩童被过早地卷入“网络名人”的漩涡,成为获取利益的手段时,无论从法律、道德、情感还是伦理层面考量,这一行为似乎都显得不合时宜且值得商榷。它触及了保护儿童权益、维护其纯真成长环境的底线,挑战了社会对儿童应有的尊重与保护原则。
广告巨擘大卫·奥格威提出的广告创意3B原则,即:美女(Beauty)、婴儿(Baby)和动物(Beast),这些元素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触动了人类对于生命延续和保护的原始本能。
不可否认,人类内心深处对孩童的喜爱是根深蒂固的。瑶一瑶便是这样一位能够触动人心的小天使。她来自贵州铜仁一个宁静的乡村,本应在翠绿的田野间自由奔跑,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中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
瑶一瑶的成名之路,无疑是流量经济时代的一个生动写照。她的表情包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的“调味剂”。她的日常生活被剪辑成30秒的短视频,为人们带来欢笑与娱乐。而她的生活,则如同一场永不落幕的真人秀——《楚门的世界》的翻版:
同龄人的小恶作剧、夸张的表情变化以及精心设计的情节冲突,都紧紧抓住了观众的“萌点”。
时至今日,仅在抖音平台,瑶一瑶便积累了高达2100万的粉丝数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超级网红。她发布的每一条视频都能轻松收获超过百万的播放量。
随着名声大噪,瑶一瑶的短视频从最初的“生活记录”逐渐演变为“内容制造”,而她的父母则化身成为“经纪人”,利用孩子的天真无邪换取实实在在的财富。在“记录成长”这一温馨表象之下,隐藏的是一本冷酷无情的收益账本。
实际上,瑶一瑶的争议远不止摆拍这一单一焦点。有网友观察到,没有了母亲滤镜的瑶一瑶,显得脸庞略显疲惫,甚至出现了黑眼圈;更有爆料称,瑶一瑶至今尚未入学,而是整天忙于拍摄视频、接广告。
尽管其母亲在长篇回应中对此进行了否认,但这场争议背后所引发的对流量的反思却极具意义。
当商业流量侵入瑶一瑶的童年领域,当孩子的纯真无邪成为算法推荐的“萌点”,当跌倒时的哭泣被剪辑成“爆款密码”,我们不禁要追问:在流量的诱惑下,究竟是谁在消费孩子的童年?“适度”与“过度”的界限又该如何界定?
这一系列看似荒诞不经的场景,实则是流量算法精心雕琢的“走红秘诀”,在短视频浪潮中屡见不鲜。
问题的核心,在于这些未经世事、人格尚在塑造中的孩童,被无情地推至商业流量的前沿,成为被挑选的“商品”。这不仅是童年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扭曲。
心理学家曾深刻指出:“当童年的纯真被剧本所束缚,自我意识的觉醒便成为了一种奢望。”
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禁止利用儿童进行有损身心健康的表演;2021年7月,中央网信办更是启动了“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格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参与直播,并严厉打击“网红儿童”的炒作行为。
然而,现实却显得苍白无力。一些MCN机构通过为未成年主播以成年人身份注册账号,轻易绕过了法律的枷锁。
法律的底线,在流量的盛宴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至于抖音平台,尽管已禁止0-18岁的未成年人独立开通直播权限,并设置了多重限制以规范未成年人的短视频活动,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从某种意义上讲,“瑶一瑶们”被推向商业舞台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童年已不再是自己的篇章,而是被切割成一段段15秒的碎片,成为了这条饱受争议的产业链中最引人注目的符号。
如果说在传统媒介时代,儿童的异化还只是“沙发上的土豆”,那么如今短视频平台则将儿童推向了前所未有的前台,他们参与儿童生活的方式也是前所未有的。
对于瑶一瑶们而言,他们从未真正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而是始终生活在父母精心设计的短视频剧本里,他们的生活轨迹已被流量彻底重塑。从某种意义上说,瑶一瑶们在算法的驯化下学会的不再是探索世界,而是如何成为合格的“数据劳工”。
记录成长与消费童年的区别在于,是否将孩子的情绪作为表演工具。瑶一瑶的母亲虽然承诺“未来让她自己选择”,但如果童年已被流量重塑,那么自由选择权或许早已名存实亡。
当我们在屏幕前为她点赞时,或许应该多问一句:我们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还是参与了一场童年的拍卖?的确,瑶一瑶的困境是数字时代儿童异化的缩影,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审视儿童权益与网红群体的独特视角。
当2000万粉丝成为衡量瑶一瑶童年价值的标准时,我们更应重拾尼尔·波兹曼的忧虑:在流量与成长的跷跷板上,童年的价值永远不应被数据量化。然而,重建童年的边界需要整个时代的觉醒。
但问题在于,当流量成为追求,商业成为目的时,成年人教会孩子的只是如何表演,却忘了教他们如何生活。而这,才是流量时代的最大悲剧。
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电脑知识网立场。发布者:电脑知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cxun.com/n/364522.html